【孩子如何區分「需要」與「想要」?一堂生動的財務教育課】

「我就是想要買……衣服、帽子、遊戲月卡……」這樣的聲音你是否聽得耳熟能詳?不少人因為無法控制購買慾望,每月總是入不敷出。那麼,在「想要」與「需要」之間的拉鋸戰中,我們應該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?

這個寒假,黃絲帶計劃與孩子們一同探索了「需要」與「想要」的區別,透過實踐活動,讓孩子們學習到健康理財的真諦。

我們首先定義了每個「需要」的價值,例如,第一份午餐 80元,第二份午餐 40元等等,並透過設立一個模擬雜貨店的方式,挑戰孩子們面對誘惑時的決策能力。每位孩子每週有700元預算,他們需要在各種吸引人的商品,如玩具、零食、餅乾等之間做出選擇,孩子需要思考自己的預算是否足夠?這件物品是「需要」還是「想要」?購買後,還有足夠的預算購買「需要」的午餐、水等?

為了教育孩子們為自己的慾望負責,用整理書櫃、打掃環境、洗碗、擦桌子等勞動換取代幣,每一項服務都能換取相應的代幣,進而購買他們「想要」的物品。這個過程中,孩子們將自己的消費記錄在記帳本上,學習如何視覺化管理財務。

通過這些活動,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價值判斷、預算管理,還理解到了理性消費的重要性。我們堅信,這樣的經歷將讓他們在未來的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加明智地使用金錢,並做出負責任的消費決策。

讓我們為孩子們的學習成果按讚並分享這段經歷,共同見證他們的成長與進步。

發佈留言